南安普頓大學
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
"南安普頓大學MBA到底有多難考?值不值得花時間準備?"作為去年剛拿到offer的在職黨,我整理了最接地氣的“躲雷”訣竅,看完能省三個月彎路。
先潑盆冷水,南安MBA真不是隨便申的。他們卡語言成績特別嚴,雅思總分6.5是明線,但寫作單項必須到6.0。我有個做外貿的朋友,總分7.5卻被卡在寫作5.5,硬是重考了三次。建議備考時重點突擊寫作模板,別光刷閱讀聽力。
再說文書關。招生官特看重職業規劃的邏輯性,去年我們申請群里有個做餐飲的老板,把"開連鎖店"和"學習供應鏈管理"硬扯在一起,結果秒收拒信。后來他重新梳理了"中央廚房標準化"和課程設置的關聯,二申就過了。劃重點,一定要把工作經歷和課程模塊對應著寫。
面試環節最容易踩的雷是"假大空"。有次模擬面試,聽到有人說要"推動行業變革",面試官直接皺眉,"具體打算怎么落地?"后來我們個人覺得出黃金話術,用"過去工作案例+課程知識點=未來執行方案"的結構,通過率直接翻倍。
學費確實肉疼,18個月要22萬左右。但有個隱藏福利,南安給合作企業員工留了10個獎學金名額,我司HR悄悄說,只要拿到直線經理推薦信,基本能減3萬學費。建議提前打聽自己公司有沒有合作項目。
對了說個玄學規律,每年3月和9月遞交的申請,下offer速度比高峰期快一倍。我同事卡著圣誕假期交材料,等了四個月,我三月中旬申請,兩周就收到conditional offer。
南安普頓MBA畢業生的真實就業去向
提到英國名校的MBA項目,南安普頓大學總是被頻繁提起。但很多人好奇,花幾十萬讀這個MBA到底值不值?畢業生對了都去了哪些行業?今天咱們就拋開官方宣傳,聊聊真實情況。
一、行業分布,不只有金融和咨詢
南安普頓MBA的畢業生去向其實挺“雜”的。金融和咨詢確實是主流,但和隔壁倫敦的幾所商學院比起來,這里的畢業生更偏向“務實型”。比如,有學長姐去了本地中小型企業的管理層,尤其是制造業和物流領域——畢竟南安普頓港口是英國重要的貿易樞紐,近水樓臺先得月。
這兩年科技公司也成了熱門選項。不少人畢業后進了英國本土的科技初創企業,或者跨國公司的技術管理崗。一位2021屆的校友甚至開玩笑,“我們班三分之一的人,現在開會都用Teams和Slack。”
二、就業地域,英國本土還是回國?
很多人以為讀英國MBA肯定要留在當地,其實不然。根據校友群里的反饋,大約一半的畢業生會選擇先在英國積累1-3年工作經驗,尤其是進中小企業或華人創辦的公司;剩下的一半里,有直接回國的,也有跳槽到新加坡、德國等地的。
回國發展的畢業生,大部分扎堆在北上廣深,尤其是外企和跨境電商領域。有位在上海做供應鏈管理的校友提到,“南安普頓的課程里有很多實戰項目,和國內企業合作時很接地氣,老板就喜歡這種能直接上手的。”
三、創業的人多嗎?
說實話,直接畢業就創業的不算多,但工作幾年后單干的比例明顯增加。比如有個2018屆的校友,先在倫敦做了3年市場分析,后來回杭州開了家數據分析工作室,專接中小企業的海外推廣訂單。他說,“MBA學的不是怎么當老板,而是怎么快速摸清一個行業的門道。”
四、學校資源能幫到什么?
南安普頓的Career Service被吐槽過“回復慢”,但有兩個資源確實好用,一是校友內推,尤其是中小企業的崗位;二是行業合作項目。比如去年有個和本地航運公司合作的項目,直接讓5個學生拿到了全職Offer。
另外,很多教授本身就在企業兼職,課上講的案例可能下周就能在實際工作中用上。一位在新能源公司做項目經理的畢業生說,“當時教授講供應鏈風險管控,用的就是他正在合作的客戶案例,后來面試時對方一聽我懂這個,直接加了一輪談薪資。”
五、那些“非典型”就業路徑
除了常規操作,還有些人走的是小眾路線。比如有人畢業后進了非營利組織,專門做環保項目的國際協調;還有個學姐跑去葡萄牙開了家民宿,用MBA學的品牌管理知識搞差異化經營,現在成了網紅打卡地。
所以,南安普頓MBA的就業去向,說白了就是“沒有固定模板”。有人沖著英國工作簽證去,有人圖課程靈活能兼顧家庭,也有人就是喜歡南安普頓的生活節奏。至于值不值,可能就像一位校友說的,“別光看別人去哪兒,先想清楚你自己以后想怎么活。”
推薦簡章和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