印度管理學院班加羅爾分校
Indian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(IIM) - Bangalore
印度管理學院班加羅爾分校(IIMB)的MBA項目,每年都有上千人擠破頭想進,但對了錄取的不過200人左右。這個號稱"印度哈佛"的學校,到底難在哪?我采訪了3位在讀生,個人覺得出最要命的三個關卡。
第一關是文書篩選。不像國內只看成績,IIMB要你寫三篇小作文,職業(yè)規(guī)劃得具體到未來5年每季度目標,個人成長故事要體現領導力,最難的是要解釋為什么選擇印度讀書。有個申請失敗的朋友說,"我寫'對印度文化感興趣'直接被拒,后來才知道要結合具體商業(yè)案例"。
第二關筆試CAT考試。這個號稱全球最難的商科考試,120分鐘要答完100道題。數學部分全是印度特有的邏輯題型,比如用梵文數字做數據分析。語言部分更夸張,考的不是日常英語,而是夾雜著印地語詞匯的商業(yè)文書改錯。
第三關現場答辯。面試官會突然切換成印度口音提問,有個通過的學生分享,"他們問'如果讓你在孟買賣奶茶,怎么制定定價策略',這得懂當地貧民窟經濟模式才能答上來"。更絕的是小組討論環(huán)節(jié),8個人里有6個印度本地學生,他們自帶方言和手勢交流,外籍考生經常插不上話。
建議真想考的同學,先搞到三年的真題集(官網不公布,但校友論壇有流出),再找個印度外教練口語。最重要的是職業(yè)規(guī)劃別寫空話,有位招生官透露,"我們最喜歡那種連實習公司門牌號都調查清楚的申請者"。
印度MBA畢業(yè)后就業(yè)真實情況
一、MBA畢業(yè)薪資,真有傳說中那么高?
印度媒體動不動就報道“某某商學院畢業(yè)生年薪百萬盧比”,聽著確實唬人。但實際問過一圈才發(fā)現,這事兒得看學校檔次。像印度管理學院(IIM)這種頂級名校,確實有學生能拿到折合人民幣20萬-30萬的起薪(比如進投行、咨詢公司),但普通商學院的畢業(yè)生,月薪可能就3萬-5萬盧比(約合人民幣2500-4000元),甚至更低。
有個在孟買讀MBA的朋友吐槽,“我們班一半人畢業(yè)半年還沒找到工作,說一千,道一萬去小公司做銷售的、幫家里看店的都有。”所以哈,別光看媒體報道的“平均薪資”,那都是被頂尖學生拉高的。
二、名校和普通學校,差距比恒河還寬
印度人自己都說,“讀MBA,只有進前20的學校才算數。”排名靠前的學校比如IIM、XLRI、ISB,企業(yè)校招直接進校園搶人,亞馬遜、麥肯錫、塔塔集團這些大公司扎堆。但普通商學院呢?很多連像樣的招聘會都辦不起來,學生得自己滿大街投簡歷,甚至托親戚朋友介紹工作。
舉個例子,印度管理學院艾哈邁達巴德分校(IIM-A)的畢業(yè)生,80%以上能在畢業(yè)前拿到offer,而一些地方私立商學院,就業(yè)率可能不到40%。
三、就業(yè)方向,IT和傳統(tǒng)行業(yè)才是大頭
很多人以為印度MBA都去搞金融、咨詢了,其實不然。印度本土IT行業(yè)發(fā)達,像Infosys、Wipro這些公司每年招大量MBA畢業(yè)生做項目管理、運營崗位。另外,快消品(比如聯(lián)合利華)、制造業(yè)(比如馬恒達集團)也是主要雇主。
還有個有意思的現象,不少印度MBA會選擇創(chuàng)業(yè)。尤其是家族有生意背景的學生,讀完書干脆回家接手工廠或開新業(yè)務,畢竟在印度做老板比打工更“劃算”。
四、找工作靠啥?成績、關系、還是運氣?
印度職場有個潛規(guī)則——“推薦制”(Referral)。很多公司招人時,優(yōu)先考慮員工內部推薦的人選。所以如果你家親戚在塔塔集團上班,哪怕你學校一般,也可能比名校生更容易進面試。
另外,語言能力和“能說會道”特別重要。印度企業(yè)面試喜歡考案例分析和小組討論,那些擅長演講、邏輯清晰的學生,哪怕專業(yè)成績中等,反而更容易拿到offer。
五、別忽略“文化特色”,種姓和地域影響
雖然印度法律禁止就業(yè)歧視,但實際操作中,高種姓學生更容易進入大公司管理層。比如某些傳統(tǒng)行業(yè)巨頭,高管團隊清一色是婆羅門背景。企業(yè)招聘時也會隱性地偏向本地人——比如總部在孟買的公司,可能更愿意招馬哈拉施特拉邦的畢業(yè)生。
不過這幾年情況也在變。一些國際大公司為了多樣性,反而會特意招聘低種姓員工,政府也規(guī)定部分企業(yè)必須保留一定名額給弱勢群體。
六、現實問題,加班狠、晉升慢
就算進了大公司,印度MBA們的日子也不輕松。本地企業(yè)流行“加班文化”,晚上9點辦公室還燈火通明是常態(tài)。而且晉升速度比想象中慢,一個項目經理想升到區(qū)域總監(jiān),熬個七八年不算稀奇。
有位在班加羅爾做市場經理的MBA畢業(yè)生說,“工資看著不錯,但算上通勤時間和加班,時薪可能還不如開Uber的司機。”
七、國際就業(yè)?難上加難
很多人沖著“國際化”去讀MBA,但實際上,印度MBA文憑在歐美認可度有限。除非你是頂尖學校畢業(yè),或者有跨國公司的工作經驗,否則想直接去美國、歐洲找工作,難度堪比登天。倒是中東(比如迪拜、沙特)機會多一些,但競爭也很激烈。
不過,印度本土的外資企業(yè)倒是機會不少。比如三星印度分公司、小米印度團隊,每年會招不少本地MBA做市場拓展。
八、讀MBA到底值不值?
這事兒得看具體情況。如果你能進IIM或ISB這個級別的學校,學費雖然貴(兩年大概15萬-20萬人民幣),但投資回報率確實高。但如果是普通學校,尤其是那種連師資都湊不齊的“野雞商學院”,不如把錢省下來做點小生意更實在。
對了說個冷知識,印度有些MBA課程會教學生怎么“擺地攤”,因為教授覺得“這才是印度草根經濟的真相”。
推薦簡章和相關文章
立命館大學mba亮點,性價比、雇主滿意、國際前景(立命館大學mba的亮點)
立命館大學mba不需要參加入學考試的環(huán)節(jié)能夠吸引不同的優(yōu)秀人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