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
University of Victoria (UVic)
作為“懂行的人”,今天必須跟大伙嘮嘮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MBA的必修課。我當年吭哧吭哧讀下來,光是必修就占了大半課程表,現在想起來還頭皮發麻。這可不是嚇唬人,28門課里有18門都是必修,今天重點說說最讓人"掉頭發"的五門課。
第一門當屬《戰略成本管控》,這門課簡直就是數學和管理的混血兒。每周都要做企業成本模擬,光那個作業表格就有50多列數據。我們班有個搞IT的老哥,硬是寫了個自動填表腳本才沒禿頭。教授最愛說:"成本控制不是算數,是藝術",可我們算得眼冒金星的時候真沒覺出藝術感。
第二門《跨文化談判實戰》絕對讓你重新認識老外。課上要跟不同國家的同學模擬商務談判,加拿大人談合作先聊冰球,印度同學開口就是"my friend",日本同學鞠躬鞠得我頸椎病都快犯了。最要命的是全英文談判,有次把"報價有效期"說成"保鮮期",對面德國同學當場笑噴。
第三門《供應鏈沙盤推演》堪稱現實版《大富翁》。每周都要在模擬系統里運營虛擬企業,從原料采購到終端配送全鏈條操作。我們組曾因為庫存計算失誤,導致虛擬倉庫爆倉賠了200萬加元,三個組員連夜改方案改到凌晨四點,第二天上課都是飄著進來的。
第四門《商業數據分析》教會我Excel只是小兒科。要學Python寫爬蟲抓數據,用Tableau做可視化報表。教授是個數據狂魔,有次作業要求分析維多利亞市咖啡店分布,我愣是跑遍全市36家星巴克數客流量?,F在看見條形圖都條件反射想吐。
第五門《領導力情景模擬》最考驗心理素質。要處理員工罷工、媒體危機等各種突發事件,有次模擬董事會吵架,韓國同學入戲太深真把文件夾摔桌上了。這門課最大的收獲是練就了"表面笑嘻嘻,心里MMP"的職場絕技。
給想申請的同學三個實在建議:1.提前惡補Excel函數和基礎編程;2.多備點生發洗發水;3.找當地二手書店買往屆筆記能省好多事。記住教授常說的那句話:"MBA不是學知識,是練生存"。
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MBA申請,這六類人慎重考慮
一、預算卡得特別緊的人
維多利亞大學的MBA學費在加拿大屬于中等偏上水平,一年學費加生活費差不多要準備35萬人民幣左右。如果預算緊張,或者需要靠打工cover大部分開銷,可能會壓力山大。畢竟MBA課業強度不低,課余時間有限,再加上當地兼職機會不如多倫多、溫哥華多,經濟上捉襟見肘的話,學習體驗會大打折扣。
二、沖著“名校光環”來的人
實話實說,維多利亞大學在加拿大排名不錯,但和多大、UBC這些“頂流”比,國際知名度還是差了一截。如果你指望靠學校名字就能讓簡歷鍍層金,或者回國后輕松進大廠當管理層,可能會失望。這兒更適合真正想學東西、喜歡小班教學和個性化指導的人。
三、英語溝通能力“戰五渣”
MBA課堂上幾乎全是小組討論、案例分析和演講,教授還會邀請本地企業高管來互動。如果英語聽力、口語不夠溜,別說參與討論了,連聽懂同事的加拿大俚語都可能成問題。學校雖然要求雅思6.5,但實際生活中,比如找實習、社交活動,語言不行真的會處處碰壁。
四、想“速成”拿學位的人
維多利亞的MBA項目通常是16個月,有些帶co-op(帶薪實習)的甚至要延長到20個月以上。如果你急著一年內畢業找工作,或者覺得MBA就是個“文憑跳板”,那可能得三思。這里課程安排緊湊,還強調實踐應用,想混日子拿學位?教授和同學分分鐘教你做人。
五、職業目標模糊的“跟風黨”
很多人讀MBA是因為“別人都讀了”,或者單純想換個環境。但維多利亞的MBA資源,比如行業人脈、實習機會、企業項目,都需要你自己有清晰的職業規劃才能充分利用。如果連“讀完想干啥”都沒想明白,很可能畢業時發現:課是上完了,但機會全浪費了。
六、受不了“村兒里生活”的人
維多利亞是個風景如畫的海濱小城,人口不到40萬,整個城市安靜得像養老院。沒有大城市的燈紅酒綠,娛樂活動基本就是爬山、劃船、逛農場。如果你習慣了國內外賣隨叫隨到、周末商圈嗨到半夜的日子,在這兒可能會憋出內傷。
維多利亞大學的MBA項目有它的獨特優勢,但“適不適合”比“優不優秀”更重要。建議大家在申請前,多問問自己:經濟是否允許?能不能適應慢節奏?職業規劃是否清晰?想明白了再下手,比盲目跟風更靠譜。
推薦簡章和相關文章
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mba深度剖析,QS排名、修讀內容、學歷認可(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mba的詳細分析)
愛荷華大學MBA這個專業有什么優勢,怎么報名?了解學費,必修課程是什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