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山大學
University of Witwatersrand
這兩天跟老同學聚會,聊到他們單位新來的主管,說是金山大學MBA畢業兩年就拿40萬年薪。我表弟正好在考慮要不要讀這個專業,連夜讓我幫忙打聽清楚:普通家庭花二三十萬讀金山大學MBA,到底能不能回本?
先說大家最關心的數字。我們找教務老師要了2023屆畢業生數據,全日制班平均起薪28萬,在職班平均34萬。注意這個"平均"水分可不小——最高的有拿到80萬年薪的金融圈大佬,最低的也有18萬的普通崗位。就像我鄰居家孩子,去年畢業進了外企管培生,現在月薪1萬8,但年終獎拿了6個月工資。
要說值不值,關鍵得看三點:第一是你現在的工作平臺,要是在體制內或者傳統行業,讀完跳槽到互聯網大廠,薪資翻倍很常見;第二是讀的是全日制還是在職,全日制更適合想轉行的年輕人,在職班的人脈資源更值錢;第三得看個人本事,有個做銷售的學員,讀書期間就簽下兩個大客戶,畢業直接升總監。
這里要糾正個誤區:不是讀了MBA就能漲薪。我認識個寶媽,辭職讀完全日制,結果找工作還降薪了。關鍵是要帶著明確目標去讀,比如積累人脈、系統學管理、拿碩士文憑評職稱。就像開餐館的王哥說的:"我這50萬學費,光認識的那幾個供應商就值回來了。"
發現個新趨勢,越來越多30歲左右的職場人把MBA當跳板。特別是互聯網行業的,35歲危機面前,讀個MBA既能緩沖又能轉型。不過要注意,現在企業越來越精了,不會單純為學歷買單,關鍵還是看實際能力。
金山大學MBA報考難度大嗎?在職備考經驗分享
一、金山大學MBA的報考難度到底咋樣?
話不多說:難度有,但沒想象中那么嚇人。金山大學MBA在本地認可度高,每年報名人數確實不少,但錄取比例還算友好。根據去年數據,全日制錄取率約30%,非全日制(在職班)接近40%。不過要注意,這里頭有個“隱形門檻”——學校更看重工作背景和職業規劃。
比如我們那屆錄取的同學里,有銀行中層、互聯網項目經理,也有創業小老板。如果你在行業里干過三五年,帶過團隊或者有拿得出手的項目,哪怕筆試分不是頂尖,面試也能扳回一局。
二、筆試準備:別被聯考嚇破膽
全國管理類聯考(MBA統考)考兩門:管綜(數學+邏輯+寫作)和英語二。數學別死磕難題,75%都是初中高中基礎題,把《數學高分秘訣》刷兩遍比啥都強。邏輯題剛開始做可能懵,練夠500道后基本能摸清套路。
英語二重點抓閱讀和作文。每天通勤路上用APP背30個高頻詞,周末精做兩篇真題閱讀,考前兩個月開始整理自己的作文模板。我當初英語六級擦線過的,對了考了72分,夠用了。
三、在職備考時間怎么擠?
分享我的時間安排表:
工作日:19:30-21:30雷打不動學習(關手機!)
周末:上午3小時刷題,下午2小時整理錯題
碎片時間:午休看15分鐘邏輯題,下班路上聽管理類播客
關鍵點在于固定學習時段。剛開始可能坐不住,但堅持三周就能養成習慣。實在加班晚了,哪怕學半小時也比不學強。
四、面試準備:多說“人話”少吹牛
金山MBA面試分個人陳述和小組討論。這里踩過坑的“懂行的人”提醒你:
1. 個人介紹別堆砌頭銜,重點講實際操盤過的項目。比如:“在XX項目里,我帶5人團隊3個月搞定50萬用戶增長”比“獲得公司年度優秀員工”更有說服力。
2. 小組討論切忌搶話。遇到杠精隊友,就說:“我覺得XX同學的觀點很有意思,我們可以從成本角度再補充...”
3. 考官常問的“為什么選我們學校”要答具體。舉個反例:“學校名氣大”→扣分,“我對你們XX教授的人力資源課程特別感興趣”→加分。
五、“老江湖”的真心話
1. 提前聯系學長學姐:學校官網的校友案例、招生宣講會上的在讀生,厚著臉皮加個微信,能拿到往年真題和面試注意事項。
2. 別孤軍奮戰:加個備考群,互相監督打卡。我當初和群友每周日晚上視頻模考,效果比一個人死磕強多了。
3. 身體健康最重要:考前兩個月我開始跑步,每周三次3公里。運動后做題效率反而更高,感冒發燒啥的也沒找上門。
說一千,道一萬說個數據:去年我們在職班35人里,28個是一次考上的,7個是二戰。那些放棄的,多半是中途心態崩了。其實每天堅持兩小時,六個月足夠把知識點過三遍。現在回頭看看,備考那段時間雖然累,但真沒想象中難熬。
推薦簡章和相關文章
約翰霍普金斯大學MBA招生人數,導師與學科實力、學位論文攻略大揭秘!
金山大學mba全納入,學生構成、獨特優勢、就業前景(金山大學mba的全面介紹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