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涅狄格大學
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
"康涅狄格大學MBA畢業到底能掙多少錢?"作為2018屆畢業生,今天我就掏心窩子跟大家聊聊真實情況。我明告訴你:我們班畢業3年的同學,年薪中位數在8-12萬美元(約合58-87萬人民幣),但具體要看這三個關鍵方面:
1. 就業方向決定起薪天花板
我們這屆進咨詢和金融行業的同學起薪最高,麥肯錫、波士頓咨詢這類公司給MBA應屆生開的基本都在12萬刀往上。有個去高盛的哥們第一年總包就拿了15萬刀。但選擇傳統制造業的同學起薪普遍在7-8萬刀左右,不過現在有幾個做供應鏈管理的同學跳槽后都漲到10萬+了。
2. 工作經驗是隱形加速器
班上有個36歲的老哥特別典型,入學前在醫療器械行業干了8年。畢業時直接被強生挖走當區域經理,起薪直接比應屆生高出30%。他去年跳槽去美敦力,底薪就14萬刀,還不算獎金。所以建議工作3年以上的朋友讀這個MBA性價比更高。
3. 地理位置影響后續發展
留美工作的同學薪資普遍比回國的要高30%左右。不過這兩年國內新能源和科技公司給的待遇也上來了,我們班有3個去蔚來的,現在年薪都在80萬人民幣上下。但要注意美國H1B簽證現在抽簽率只有26%,這個風險要考慮進去。
說說我自己的情況:畢業先進了紐約一家中型咨詢公司,起薪10.5萬刀。去年跳槽到西雅圖的亞馬遜做運營經理,現在總包有14萬刀。要說投資回報的話,兩年項目總花費大概11萬刀,按現在的收入3年就能回本。不過熬夜寫作業那會可沒想到今天能在派克市場旁邊買公寓。
給準備申請的朋友三個實在建議:第一優先選STEM認證方向,OPT能多24個月;第二多參加校內的Healthcare和Fintech項目,這兩個領域現在招人最多;第三把口語練到能跟美國人吵架的水平,面試真的會加分。
美國二梯隊MBA,讀完之后真的不如常春藤嗎?
一提美國MBA,很多人腦子里立馬蹦出哈佛、沃頓、斯坦福這些名字。確實,常春藤級別的商學院自帶“金字招牌”,校友網絡遍布全球頂尖企業,簡歷上隨便一寫都能讓HR多看兩眼。但問題是,這些學校每年錄取率低得嚇人,學費高得離譜,普通人想擠進去難度堪比中彩票。于是,很多人把目光轉向了美國二梯隊的MBA項目,比如Georgetown McDonough、Emory Goizueta、UT Austin McCombs等等。不過,這些學校畢業后的出路,真的比常春藤差一大截嗎?
一、名氣≠實際價值,二梯隊MBA也有“隱藏技能”
常春藤MBA的“江湖地位”毋庸置疑,但二梯隊學校的優勢往往被低估。舉個例子,如果你未來想在美國南部發展,Emory商學院在亞特蘭大及周邊地區的認可度,可能比哈佛還高。當地企業的高管圈子里,校友資源一抓一大把,找實習、談合作反而更接地氣。再比如,UT Austin的MBA畢業生,進能源或科技行業的比例很高,這和學校的地理位置、產業資源直接掛鉤。說白了,選學校就像找對象——合適比“名氣大”更重要。
二、學費少一半,回報率未必低
常春藤MBA兩年學費加生活費,輕松超過150萬人民幣。而二梯隊學校往往學費更低,還能爭取獎學金。比如Indiana Kelley的MBA項目,學費比同級別學校低30%,但畢業生的平均起薪也能達到12萬美元左右。算一筆賬:如果省下50萬學費,畢業后工資差距并不大,實際的投資回報率可能更高。更何況,不是所有人都需要靠MBA“改命”。對于已經有5-8年工作經驗的人來說,二梯隊學校的課程靈活度(比如線上+線下結合)反而更適合邊工作邊讀書。
三、雇主看重的,不只是學校名字
招聘時,企業真的只認常春藤嗎?一位硅谷科技公司的HR私下說:“我們當然喜歡斯坦福的簡歷,但如果候選人是Carnegie Mellon(Tepper)或USC(Marshall)的MBA,有扎實的技術背景,反而更容易拿到offer。”尤其是科技、醫療、物流等行業,二梯隊學校因為專業細分度高,畢業生反而成了“香餑餑”。比如Vanderbilt Owen商學院的醫療管理方向,合作醫院遍布全美,學生還沒畢業就被預定一空。
四、人脈資源≠“抱大腿”,關鍵看你怎么用
常春藤的校友網強大,但二梯隊學校也不是“孤軍奮戰”。比如Georgetown McDonough靠近華盛頓特區,政府和國際組織的實習機會一大堆;Rice University(Jones)在休斯頓能源圈的話語權,連常春藤都羨慕。更重要的是,二梯隊班級規模通常更小,同學之間關系更緊密。一位畢業于UNC Kenan-Flagler的網友分享:“我們班60個人,每周聚餐兩次,教授甚至會把家里的燒烤爐搬來學校。這種氛圍下積累的人脈,比大禮堂里交換名片實在多了。”
五、別被排名綁架,想清楚自己要什么
說到底,選MBA和選手機一個道理——有人非要買最新款iPhone,結果只用微信和拍照;有人用國產機,反而把性能榨取得干干凈凈。如果你鐵了心要進華爾街投行或頂級咨詢公司,常春藤的牌子確實能幫你過簡歷關。但如果是想轉行、創業,或者扎根某個特定地區,二梯隊學校提供的資源可能更精準。比如Babson College的創業學全美第一,雖然綜合排名不高,但想開公司的人去了簡直如魚得水。
對了說句大實話: 職場拼的是長期能力,不是一張畢業證。常春藤MBA里也有混日子的,二梯隊學校照樣出牛人。關鍵還是看你在讀書期間攢了多少本事,而不是糾結學校有沒有“藤校光環”。
推薦簡章和相關文章
康涅狄格大學mba全攻略,性價比、科研力、負擔與就業(康涅狄格大學mba的全面分析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