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
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
"前兩天和老同學聚餐,聽說他去年剛讀完UBC的MBA,飯桌上大伙都好奇,花幾十萬讀個海外MBA到底圖啥?我特意找他深聊了3小時,個人覺得出這些干貨。
先說課程設置。UBC的MBA每周三晚上都有案例實戰課,去年他們組接的是溫哥華本地連鎖咖啡品牌的數字化轉型項目。教授直接把CEO請到課堂,學生做的方案真被公司采用了。這種'現學現賣'的模式,比單純背書強太多。
再說師資。教戰略管理的Professor Smith挺有意思,他上課總帶個保溫杯,張口就是'當年我在硅谷創業那會兒'。后來一查簡歷,人家真創辦過3家科技公司,其中一家還被微軟收購了。
校友資源這塊最實在。去年加拿大科技峰會,我們系主任直接帶著20個MBA學生去參會。我同學就是在會場上認識了現在的合伙人,他們做的跨境電商項目剛拿到天使輪。
不過要說缺點,本地就業確實要看行情。去年畢業的這批人里,進科技公司的占4成,傳統行業3成,還有2成選擇創業。有個印度同學最逗,他說'在這讀書最大的收獲是學會了在雨天穿防滑鞋'——溫哥華的氣候確實需要適應。
說一千,道一萬說個關鍵數據,UBC MBA畢業生5年內薪資漲幅平均是137%,這個數字在北美能排進前15。但要注意,這個統計不包括回國發展的學生。
個人覺得下來,UBC的MBA特別適合兩類人,一是想深耕北美市場的,二是需要實戰型商科訓練的。要是單純為鍍金,建議三思——這里考試掛科是真要重修,我同學說他們班開學時的48人,畢業時只剩43個。"
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MBA申請材料清單
想申請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(UBC)的MBA項目,但不知道材料該咋準備?別慌,咱今天就嘮點實在的,手把手教你理清楚申請需要的每一樣東西,保證不踩坑!
一、基礎材料,這些缺一不可
1. 成績單
本科及以上學歷的中英文成績單,必須蓋學校公章。
如果是應屆生,提供在讀證明;已畢業的需附學位證、畢業證復印件。
劃重點,成績單盡量早開,有些學校蓋章流程慢,別耽誤申請時間。
2. 語言成績
非英語國家學生要交托福(總分100+)或雅思(總分7.0+)成績。
注意,成績兩年內有效,過期得重考。
3. GMAT/GRE成績
UBC MBA要求GMAT最低550分,但實際錄取平均分在650左右。
GRE可替代GMAT,建議換算后分數不低于310。
二、文書材料,你的“個人廣告”
4. 個人簡歷(Resume)
重點突出工作經歷,尤其是管理、團隊合作相關經驗。
別光寫職位職責,多用數據說話!比如“帶領5人團隊完成年度業績增長30%”。
5. 推薦信(2封)
推薦人首選直屬上司或合作過的客戶,其次是教授。
內容別泛泛而談,最好用具體例子說明你的能力,比如“他在某項目中如何解決突發問題”。
6. 個人陳述(Essay)
UBC通常會給出2-3個命題,比如“職業目標”或“為何選擇UBC”。
關鍵點,結合自身經歷,別寫套話!舉個例子,提到UBC的“國際咨詢項目”時,可以聯系自己過去參與的跨境合作經驗。
三、其他細節,別讓小事拖后腿
7. 申請費
加拿大本地學生150加元,國際學生168加元(2023年標準)。
繳費后記得保存憑證,系統故障時能當證據。
8. 面試準備
材料初審通過后,大概率會收到面試邀請。
面試問題偏向行為類,比如“分享一次失敗經歷”,提前用STAR模型(情境-任務-行動-結果)練熟。
9. 特殊材料
如果有創業、獲獎、行業證書等,單獨整理成PDF附在材料里。
跨專業申請者建議補充相關培訓或實習證明,增加說服力。
四、避坑秘訣,“懂行的人”的血淚經驗
時間規劃,UBC分輪次錄取,第一輪截止通常在10月,建議早申!材料齊全的情況下,錄取概率更高。
材料格式,所有文件命名統一為“姓名+類型”(如“張三_推薦信”),避免招生官混亂。
真實性,簡歷和文書可以適當優化,但千萬別編造經歷!背調發現造假直接拒錄。
學姐提醒一句,UBC MBA偏愛“有故事”的申請人。材料準備時,別只顧著羅列成就,多想想“我為什么適合這個項目”——畢竟,學校要的不是完美的履歷,而是能融入社區的真實個體。
準備好材料后,找個靠譜的朋友幫你通讀一遍,檢查語法錯誤或邏輯漏洞。如果一切就緒,大膽點擊提交吧!
推薦簡章和相關文章
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mba魅力爆棚!標化成績零壓力,聲望飆升 (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mba留學內幕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