密蘇里大學哥倫比亞分校
University of Missouri, Columbia
密蘇里大學哥倫比亞分校的MBA項目在小圈子里討論度很高,身邊好幾個朋友都在問"這文憑到底管不管用"。今天我就以自己讀了兩年的親身經歷,說說最實在的感受。
先說大家最關心的就業問題。我們班去年畢業的32人中,有8人進了世界500強中國分部,主要集中在快消和制造業。我室友去了某外資車企做供應鏈管理,起薪直接比讀研前翻了一倍。學校每周三的行業分享會特別實用,上次請來的沃爾瑪區域總監,現場就收了5份簡歷。
課程設置比想象中靈活,周三到周五晚上上課的模式,特別適合白天要上班的。我經常帶著公司實際項目去課堂討論,上周剛用課上學的SWOT分析法解決了部門預算分配難題。不過要提醒的是,小組作業占分比例高達40%,遇到劃水隊友真的頭疼,有次我們組熬了三個通宵才搞定路演方案。
學費確實不便宜,兩年下來差不多要50萬。但學校提供的企業合作項目能補貼不少,我參與的本土品牌出海方案被采納后,直接拿到了3萬獎金。還發現個隱藏福利——校友終身免費使用學校數據庫,查行業報告能省不少錢。
要說缺點,地理位置算是個硬傷。哥倫比亞市不像紐約、波士頓有那么多大公司,想積累實習經驗得自己多跑招聘會。不過教授的人脈資源倒是超出預期,我的暑期實習就是通過導師推薦拿到的亞馬遜面試機會。
這個項目適合三類人,想轉行到管理崗的技術人員、需要學歷鍍金的職場中層、打算開拓國際視野的創業者。如果單純沖著名校光環來的,可能要考慮清楚投入產出比。現在每次看到朋友圈里曬加班的同學,都慶幸當初咬牙做了這個決定。
密蘇里大學MBA申請條件有哪些?
首先看硬性條件
密蘇里大學的MBA項目對學歷卡得不算嚴,但有個底線——必須得有個正規本科文憑。國內985、211的畢業證當然好,但普通本科也不用慌,學校更在意的是成績單上有沒有“真材實料”。GPA建議至少3.0(4分制),要是專業課分數亮眼,比如市場營銷、統計學這類課拿過高分,絕對能加分。
工作經驗這事兒得細說
雖然官網上寫“不強制要求工作經驗”,但悄悄告訴你個內幕,近三年錄取的學生平均都有2-3年全職工作經歷。學校特別偏愛有團隊管理經驗或者參與過項目落地的申請人。舉個例子,哪怕你只是帶過3人小組完成過公司年度策劃,也比完全沒帶過團隊的有優勢。要是你現在還在讀大四,趕緊找份實習,最好是能接觸到實際業務的那種。
英語成績別踩坑
托福最低要求80,雅思6.5,看著不高是吧?但實際錄取的申請人語言分數普遍高出這個線。尤其要注意口語單項——去年有個學生總分托福92,口語卻只有18分,結果被要求加讀語言班。建議考托福的爭取口語上22,考雅思的保證口語不低于6.5。
GMAT不是必選項但很關鍵
這里有個靈活政策,如果GPA超過3.25或者有5年以上管理經驗,可以申請免GMAT。不過老實說,考個600分以上的GMAT能大幅提升競爭力。有個訣竅,如果數學部分能沖到45分以上,哪怕語文部分弱點兒,學校也會覺得你數據分析能力靠譜,這對商科生特別重要。
推薦信得找對人
兩封推薦信別隨便湊數。教過你定量分析課程的教授+直接上司的搭配最吃香。重點來了,推薦人要是能具體說出你帶領團隊省下15%運營成本,或者優化過某個工作流程,比籠統夸“學習能力強”有用十倍。
文書要講“人話”
個人陳述千萬別套模板!去年招生官私下吐槽,10個申請人里有6個開頭都是“從小對商業感興趣”。試試用具體場景開頭,比如“在XX公司輪崗時,我發現部門協作效率低下,于是牽頭設計了新的跨部門工單系統,三個月內客戶投訴率下降了22%”。這種故事既展現能力,又讓審核官看得下去。
面試環節有玄機
收到面試邀請就成功了一半,但別栽在對了一步。密蘇里大學的面試官最愛問兩類問題,一是“你遇到過最棘手的管理難題是什么”,二是“如果讓你改進我們MBA項目的某個環節你會怎么做”。準備時要結合自己過往經歷,提前想好三個具體案例。有個小技巧,回答時適當提到密蘇里當地企業的案例,比如舉圣路易斯某科技公司的管理策略,會讓面試官覺得你做過功課。
推薦簡章和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