臺灣中央大學
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
"普通家庭出身、工作普通的上班族,到底有沒有必要花兩年時間讀臺灣中央大學的MBA?"作為去年剛從臺中央MBA畢業的“老江湖”,我用親身經歷說說大實話。
第一看學費。臺中央MBA總費用約25萬新臺幣(折合人民幣5.6萬),這個價格在港澳臺地區算中等。不過要注意住宿費,臺北校區周邊租房每月至少8000新臺幣。我同學里有在桃園租房每天通勤的,單程就要40分鐘。
第二看課程強度。每周六全天上課,平時晚上有小組作業。我們班38人,有5個中途退學的都是因為工作突發狀況。最夸張的是做半導體銷售的小王,有次臨時被派去美國出差,硬是帶著筆記本電腦在飛機上趕完了市場分析報告。
第三看實際收獲。最值錢的是同學資源,我們班有家族企業二代、科技公司中層,還有自己開連鎖餐飲的老板。上學期做商業企劃時,開咖啡館的一姐妹直接讓我們在實體店做市場調研,這種實操機會在普通院校很難遇到。
我強調一點想申請的朋友:臺中央MBA對英語要求不低,去年開始增加全英文小組答辯環節。我同組的阿芬考了三次多鄰國才達標,她說比考雅思還折磨人。
臺灣碩士申請條件盤懂:非全日制VS全日制怎么選?
不管是非全日制還是全日制,申請臺灣的碩士項目都得先滿足幾個基礎門檻。首先,學歷上需要本科畢業,持有教育部認可的學士學位證書,部分專業可能要求相關學科背景。其次,成績單不能太難看,平均分建議在75分以上(百分制),熱門專業或頂尖學校會更高。另外,語言成績也是重點,多數學校要求提供托福(80+)、雅思(6.0+)或漢語水平考試(如華語文能力測驗TOP中級以上)。對了,推薦信、研究計劃書這些“軟材料”也得認真準備,尤其是想申研究型碩士的同學。
二、非全日制碩士:適合哪些人?
非全日制(在職碩士)最大的特點就是時間靈活。課程通常安排在晚上或周末,方便上班族兼顧工作和學習。申請時,很多學校會明確要求提交在職證明或2年以上的工作經驗,這點和全日制不同。
但要注意的是,非全的學費普遍比全日制高,而且學習周期更長,一般需要3-4年才能畢業。另外,部分專業可能不開放非全名額,尤其是理工科或需要實驗室資源的學科。
誰適合選非全?
已經在職場站穩腳跟,想提升學歷但不想辭職的人;
經濟壓力較小(能承擔較高學費);
學習目標明確,比如為了晉升或轉崗鍍金。
三、全日制碩士:傳統路徑的優勢
全日制就是“脫產讀書”,適合能全身心投入學習的人。課程安排緊湊,通常1-2年就能完成學分要求(研究型碩士可能更久)。學費相對較低,尤其是公立學校,加上獎學金機會多,經濟壓力會小很多。
申請全日制時,學校更看重你的學術能力,比如本科成績、科研成果、競賽經歷等。如果未來想繼續讀博或進高校工作,全日制碩士的認可度也更高。
誰適合選全日制?
應屆畢業生或暫無工作壓力的人群;
想深入學術研究,尤其是計劃讀博的人;
經濟條件一般,需要靠獎學金支持的學生。
四、非全VS全日制,關鍵區別在哪?
1. 時間自由度:非全上課靈活,但畢業時間長;全日制節奏快,適合集中學習。
2. 費用成本:非全學費高,但能邊賺邊讀;全日制學費低,但可能失去工作收入。
3. 人脈資源:非全的同學多是職場人士,方便積累行業資源;全日制則更容易接觸學術圈和導師資源。
4. 未來發展:如果目標是進體制、考公考編,兩者學歷效力一樣;但科研單位或高校更傾向全日制背景。
五、怎么選?看這3點
1. 算清楚經濟賬:手頭緊且想省錢,優先考慮全日制+獎學金;如果不差錢,非全的靈活性更香。
2. 明確目標:單純要學歷“加持”工作,非全夠用;想搞學術或轉行,全日制更合適。
3. 個人狀態:自律性強、能熬夜趕作業的選非全;喜歡校園生活、想專心學習的選全日制。
六、申請時的注意事項
提前查清學校官網信息,確認非全和全日制的具體開課時間、學分要求;
部分專業(比如醫學、法律)對非全限制較多,務必提前確認;
研究計劃書要“對癥下藥”,申請非全的可結合工作實際選題,全日制則突出學術創新性;
推薦信找對口的人寫:非全申請可讓上司或行業前輩推薦,全日制優先找學術導師。
親情提示一句,臺灣各校的申請截止時間差異大,早的在前一年10月就開放,晚的拖到次年5月,千萬別錯過DDL!
推薦簡章和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