渥太華大學
University of Ottawa
"去加拿大讀渥太華大學MBA到底值不值?畢業年薪能有多少?"作為在渥大讀了兩年書、幫20多個學弟學妹做過就業指導的老學長,今天就掏心窩子說點大實話。
廢話不多說:根據學校最新就業報告,2023屆MBA畢業生平均年薪是8.2萬加幣(約合人民幣43萬)。不過這個數字背后大有講究。計算機和金融方向的同學普遍能拿到10萬+,有個在RBC銀行做數據分析的學妹第一年就拿了12萬;而選擇非營利組織或政府部門的同學,起薪大概在6-7萬之間。
這里要提醒三件事:第一,工作經驗直接影響工資檔位。班上那個有5年投行經驗的英國小哥,實習期就被蒙特利爾銀行用14萬年薪預定走了;而應屆畢業直接讀研的同學,薪資普遍要打個八折。第二,渥太華作為加拿大首都,政府部門和科技公司扎堆,想進公共部門或IT行業的特別占便宜,我室友就是在市政府的"數字轉型辦公室"工作,天天4點下班年薪還有7.5萬。第三,千萬別忽略co-op項目,帶薪實習期間時薪35-50加幣不說,超過60%的人都能拿到return offer。
說到學費,兩年項目總花費大概7萬加幣,按現在的薪資水平,快的話3年就能回本。不過要注意的是,今年開始國際生工簽政策有調整,建議優先考慮有法語基礎的同學,現在魁北克省給雙語人才開綠燈,有個會法語的重慶妹子去年拿了亞馬遜和魁省政府的雙offer。
說一千,道一萬說個扎心的事實:同樣在渥大讀MBA,有人畢業三年就當上部門總監,也有人還在做基礎崗。關鍵要看在校期間有沒有做對這三件事:1. 至少修完兩門數據分析課程;2. 參加三次以上case competition;3. 找教授寫推薦信前先幫TA做項目。上次校友聚會時發現,做到這三點的人,薪資漲幅普遍比同齡人快30%。
渥太華大學MBA畢業生就業前景如何?
說到渥太華大學的MBA,很多朋友最關心的就是"這文憑在就業市場到底吃不吃香"。作為在渥太華生活了八年的老移民,今天就帶大家看看真實情況。
地理位置就是硬實力
渥太華作為加拿大首都,最不缺的就是政府和科技企業。像聯邦財政部、移民局這些政府機構,每年都要招大量管理崗。更別說北方硅谷的稱號不是白叫的——Shopify總部就在市中心,黑莓、華為的加拿大分部開車20分鐘就能到。去年我鄰居家孩子MBA剛畢業,直接被IBM簽走做項目經理,起薪就比多倫多同崗位高15%。
課程設置很"接地氣"
他們的MBA分金融、數字化轉型、公共管理三個方向。特別要提的是公共管理方向,很多課程直接請現任政府官員來上課。我表弟讀這個方向時,小組作業就是幫加拿大衛生部設計疫情物資調配方案,這種實戰經驗寫在簡歷上特別加分。
校友網絡夠實在
學校有個"周五咖啡局"的傳統——每周五下午4點,校友會自發組織行業交流。上個月參加時遇到個2015屆的學長,他現在是本地最大醫療集團的運營總監,當場就收了五份簡歷。這種不搞虛頭巴腦的社交活動,對找工作的幫助是實打實的。
就業數據說話
根據學校最新公布的就業報告,2023屆MBA畢業生中:
89%在畢業三個月內拿到offer
平均起薪8.7萬加元(比加拿大MBA平均高9%)
42%進入科技行業,31%進政府或公共機構
特別要提的是,有23%的人進了初創公司。渥太華這兩年冒出不少人工智能和清潔能源領域的新企業,這些公司特別喜歡招有商科背景又能快速上手的人。
國際生的機會點
雖然政府崗位偏愛本地人,但科技公司完全看能力說話。有個印度同學畢業后進Shopify做產品運營,公司直接幫忙搞定工簽。建議英語好的同學多關注數據分析、數字營銷這類崗位,現在很多企業專門設了國際人才招聘通道。
說句掏心窩的話,想在這邊找到好工作,光靠文憑肯定不夠。建議大家從第一學期就開始刷本地實習經驗,學校就業中心能預約一對一簡歷修改,還有模擬面試工坊,這些資源千萬別浪費。有同學就是靠教授內推,在讀期間就進了加拿大央行的暑期項目,畢業直接轉正了。
推薦簡章和相關文章
名古屋大學MBA深度揭秘,專業學科大盤點,課程難度與認可度告訴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