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克平大學
Link?ping University
收到很多私信問"林克平大學讀MBA到底要花多少錢",今天我就把學費掰開了揉碎了說清楚。先劃重點,2024年最新學費是19.8萬克朗/年(約合人民幣13.5萬),這個價格在瑞典公立大學里屬于中等偏上水平。不過別急著關頁面,這錢花得值不值看完再說!
先說幾個大家最關心的點,
1. 學費包含哪些?
除了基本課程費,還包括企業參訪交通費、國際學生保險和學校健身房使用費。但教材費要另算,每年大概3000克朗左右。
2. 怎么交錢最劃算?
推薦分學期支付,學校接受銀聯卡付款。有個冷知識,每年3月交第二學期學費時,用某些商業銀行信用卡能返現1.5%。
3. 獎學金能拿多少?
中國學生最常見的是"北歐人才獎學金",最高能減免30%學費。去年我們有個學員靠跨境電商創業經歷拿到了這個獎,具體申請技巧后面會說。
重點說說性價比。相比英美動輒四五十萬的MBA,林克平有三大優勢,①合法打工政策(每周20小時);②帶薪實習項目(80%學生能進宜家、愛立信等企業);③家屬陪讀簽證(配偶也能合法工作)。我認識個廣州姑娘,兩口子邊讀書邊打工,兩年下來學費基本賺回來了。
給普通家庭的建議,如果存款在30萬以上,可以考慮;如果預算緊張,建議先工作2年攢夠35萬再申請(含生活費)。現在申請系統有個新變化——從2024年起,允許分4期支付學費,這對工薪階層真是重大利好!
對了分享個省錢妙招,盡量申請8月入學,因為學校每年這時候會更新合作企業名單,趕上新企業入駐的話,實習工資能多拿2000克朗/月。上次有個哥們就是卡著這個時間點,白撿了臺MacBook的實習福利。
林克平大學MBA申請,沒有工作經驗的能報嗎?
我就直接說結論,能報,但得看具體情況。
林克平大學(Link?ping University)的MBA項目在瑞典乃至歐洲口碑都不錯,很多同學關心“沒工作經驗能不能申請”。翻遍官網和往屆錄取案例,咱們來嘮點實在的。
一、學校到底有沒有“硬門檻”?
林克平大學MBA的官方招生頁面上,確實寫著“建議申請者有2年以上工作經驗”。注意,這里用詞是“建議”而非“必須”。說白了,學校更看重綜合背景,而不是死卡工作年限。往年也有應屆生或工作不滿半年的同學成功拿到offer,關鍵看你怎么“展示自己”。
比如,2022年錄取的小王(化名),本科讀的是工商管理,雖然只有3個月的實習經歷,但他在申請材料里重點突出了在校期間主導的創業項目,還附上了導師推薦信,最終順利過關。
二、沒工作經驗,靠什么加分?
1. 學術成績別拖后腿,GPA至少3.0(4分制),相關專業課分數高更好。如果本科專業和商科無關,可以通過選修課、證書(如CFA一級、初級會計證)來補足。
2. 實踐經歷能“以小見大”,實習、社團活動、競賽甚至自媒體運營都能算。比如,你幫學校拉過活動贊助,可以包裝成“資源整合能力”;運營過小紅書賬號,能體現“市場洞察力”。
3. 文書要會“講故事”,個人陳述別寫“我熱愛學習”這種空話。舉個例子,你可以說,“大四帶隊參加某商業策劃賽,期間協調5人團隊,最終方案被本地企業采納。這段經歷讓我意識到管理中的溝通痛點,希望系統學習MBA課程解決這類問題。”
三、課堂里全是“老江湖”,跟得上嗎?
這是很多人的顧慮。確實,班上可能有工作5年以上的同學,但林克平MBA的課程設計兼顧理論和實操。比如小組作業時,教授會刻意打亂背景,讓不同經歷的人組隊。沒工作經驗的同學反而能帶來新視角,比如Z世代的消費習慣、新媒體玩法等,這些都是“職場老手”感興趣的。
另外,學校提供免費的職業指導服務,從簡歷修改到模擬面試全覆蓋。哪怕零經驗入學,只要主動蹭資源,畢業前攢出1-2段高質量實習并不難。
四、值不值得賭一把?
如果你未來想進外企、留歐工作,林克平的性價比很高——學費比英美低,簽證政策友好,且瑞典企業看重本地學歷。但若目標是回國進傳統行業(如金融、咨詢),國內HR可能更認“工作經驗+名校”的組合。這時候建議先工作1-2年再申請,選擇會更廣。
學姐提醒,沒工作經驗的同學,一定要提前聯系招生辦或校友。發封郵件問問,“我的背景是XX,有XX經歷,申請成功的概率有多大?”官方回復往往能透露關鍵信息,比網上猜測靠譜得多。
推薦簡章和相關文章
普林斯頓大學MBA揭秘,專業、申請要求與費用 (普林斯頓大學MBA揭秘)
都柏林理工大學mba特色,研究實力、高水平論文、國際展望(都柏林理工大學mba的特色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