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
RMIT University
皇家墨爾本理工MBA含金量如何?看完這篇再決定
總有人私信問,“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(RMIT)的MBA到底值不值得讀?”作為澳洲留學圈的老熟人,今天就嘮點實在的。
我明告訴你,RMIT的MBA在本地認可度很高,尤其適合想留澳發展的同學。 這所學校在QS排名中穩居全球前200,商科更是其王牌專業。課程主打“實踐導向”,比如課堂直接對接企業真實案例,甚至有機會參與本地公司的咨詢項目。舉個例子,去年有同學在課程中幫墨爾本一家初創企業做市場方案,對了直接被老板挖走當合伙人。
學費方面,RMIT比八大便宜不少,兩年讀下來約50萬人民幣(含生活費)。 比起悉尼、墨爾本大學動輒70萬的開銷,性價比優勢明顯。不過要注意,學校對工作經驗卡得不嚴,應屆生也能申請,導致班里學生背景差異較大——有創業老板,也有剛畢業的小白。如果想和“高凈值人脈”深交,可能需要主動篩選圈子。
就業方面,留澳工作的畢業生多數進了四大、本地銀行或科技公司。 學校Career Center每周推送崗位,還會手把手教改簡歷。但實話實說,想進投行或頂尖咨詢公司,RMIT的牌子不如悉尼大學好使。
對了給個建議, 如果目標是移民澳洲或轉行商科,RMIT的MBA完全夠用;若想回國進名企,建議優先選八大。
《澳洲讀MBA,這些坑千萬別踩》
澳洲讀MBA,這些坑千萬別踩
一、學費便宜?別光看數字
很多人沖著“澳洲留學性價比高”就沖動做決定,結果落地后傻眼了。
隱性費用多到肉疼,比如悉尼、墨爾本的房租,一個單間每周300澳幣起步,再加上交通、課本費(一本商科教材輕松破百刀),一年下來多花2萬澳幣都不算夸張。
獎學金沒那么好拿,別光盯著學校官網寫的“最高可減免50%學費”,實際名額少得可憐。建議提前一年聯系導師套磁,或者找本地企業贊助(比如通過LinkedIn勾搭校友企業)。
打工賺生活費?慎重!MBA課程強度大,小組作業經常搞到半夜,便利店打工時薪24澳幣聽著香,但耽誤畢業就虧大了。
二、課程隨便選?小心掛科率
澳洲MBA分兩種,一種是給職場新人刷學歷的General Track,另一種是帶細分方向的(比如金融、創業)。選錯了方向,畢業可能變“失業”。
避開“水課”陷阱,有些課名字高大上,比如“全球戰略領導力”,實際就是看紀錄片寫觀后感。多問學長學姐,重點選帶企業合作項目的實戰課。
Group Work要抱對大腿,遇到印度同學當組長?做好熬夜改PPT的準備。本地學生反而靠譜,他們通常有全職工作經驗,做案例分析更落地。
Final考不過真沒情面講,別信“教授會放水”的鬼話,掛科率15%的課重修費夠買倆iPhone!
三、學校排名高=好就業?想多了
澳洲八大名校的MBA聽著光鮮,但回國找工作可能被HR當野雞大學——這事兒真有人遇到過!
QS排名≠企業認可度,比如ANU的綜合排名高,但商科資源比不過墨大;UTS排名一般,但在悉尼本地就業率吊打八大。
實習機會比校徽重要,優先選有企業合作項目的學校,比如麥考瑞大學跟四大會計事務所有定向培養計劃,表現好直接拿return offer。
小心“保錄取”中介套路,某些機構吹噓低分進名校,結果把你塞進掛靠學院的合作項目,畢業證上多一行小字直接涼涼。
四、死磕學術?不如多混圈子
在澳洲讀MBA,課堂上學的都是基礎,真正值錢的是人脈資源。
LinkedIn必須玩明白,開學前就加上同屆同學的領英,尤其是本地同學——他們爹媽可能是企業高管。課后約咖啡比上課有用。
行業活動別嫌遠,悉尼每周都有創業路演、投行分享會,臉皮厚點多發名片。見過有人蹭活動認識投資人,直接拿下實習offer。
華人圈慎入,不是說同胞不好,但扎堆在中文圈會導致畢業時英語還不如國內剛畢業的大學生。
五、畢業就能拿PR?政策說變就變
沖著移民讀MBA的,先看準這幾點,
職業列表隨時會踢人,比如2021年會計還在移民列表,現在湊分卷到85+。MBA對應的管理崗(比如Marketing Manager)競爭更激烈。
偏遠地區≠低門檻,塔州、南澳政策確實寬松,但當地工作機會少到懷疑人生。見過有人為PR去達爾文賣炸雞,結果政策突變白干兩年。
英語成績卡死你,PTE考不到79分(相當于雅思8)?連EOI入門資格都沒有。別指望讀語言班混過去,那玩意兒只針對入學門檻。
學姐提醒一句,澳洲MBA不是萬能鑰匙,本地企業招管理層寧愿要10年經驗的銷售總監,也不會選剛畢業的MBA。想清楚自己要什么,別被中介忽悠著“砸錢鍍金”。如果打定主意要讀,記住兩件事——早申請獎學金,多參加行業活動,剩下的就看命了!
推薦簡章和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