麥考瑞大學
Macquarie University
在留學圈看到個有意思的現象——10個咨詢澳洲商科的人里,有7個會問到麥考瑞大學MBA的就業情況。我特意走訪了3位不同屆的畢業生,結合學校最新發布的《2023年就業質量報告》,給大家掰扯掰扯這個"年薪謎題"。
先說個真實案例:2019屆的Jason,之前在上海做市場主管,讀完MBA后進了悉尼的科技公司。第一年稅前9.8萬澳元(約合47萬人民幣),第三年漲到13.2萬澳元。他說最值錢的反倒不是工資,是公司給的股票分紅,去年光這部分就有2萬澳元。不過悉尼房租也確實貴,兩居室公寓周租要750澳元。
從官方數據看,2023屆畢業生平均起薪是10.3萬澳元,但要注意這個數字的構成:
1. 本地就業的占78%,平均薪資10.8萬
2. 回國的22%里,北上廣深崗位集中在12-18萬人民幣區間
3. 有3年以上工作經驗的比應屆生高15%-20%
4. 進四大會計所的比進科技公司的低1.5萬左右
有個冷知識很多人不知道:麥考瑞的實習安排直接影響最終薪資。他們和20多家ASX200企業有合作,像Westpac銀行、澳新銀行這些,實習期間表現好的基本都能轉正。去年有個女生在安永實習期間參與并購項目,還沒畢業就拿到12萬年薪offer。
要說影響薪資的關鍵方面,除了專業方向(金融方向普遍高5%-8%),更重要的是語言能力。有個2018年的學長,雖然GPA只有3.0,但雅思口語8分,面試時把本地面試官聊嗨了,說一千,道一萬拿到比預期高20%的薪資。反觀有些同學雖然成績好,但職場英語不過關,找工作就費勁。
現在說點大實話:別光盯著平均數。我認識的畢業生里,混得最好的在投行拿18萬澳元,也有在中小公司拿8萬出頭的。關鍵看三點:實習期間能不能抓住機會、有沒有考下CFA/CPA這些硬證書、以及最重要的——能不能融入本地商業圈。有個校友每周參加行業酒會,三年內薪資翻倍,這可比死讀書管用多了。
學姐提醒下,考慮回國發展的要注意時間點。國內HR現在精得很,會查你畢業那年的澳洲整體就業形勢。比如2020年疫情期間畢業的,就算個人能力再強,薪資談判時也會被壓價。建議畢業前半年就開始關注國內的招聘動態,很多企業提前一年就開校招了。
麥考瑞大學MBA申請需要哪些條件?最新要求整理
一、學歷門檻:本科畢業是基礎,專科也能“搏一搏”
硬指標:
必須持有正規大學的本科學位證,且平均成績達到65%以上(按澳洲分數標準,相當于國內百分制的70-75分)。
如果本科專業和商科無關(比如學的是工程或文科),別慌,學校接受跨專業申請。
特殊情況:
專科畢業的同學也有機會!但需要滿足兩個條件:一是至少有3年全職管理工作經驗;二是額外提交一份2000字的職業成就說明,重點展示你的實戰能力。
二、工作經驗:不是必須,但“有比沒有強”
和許多名校MBA不同,麥考瑞官方并不強制要求工作經驗。但根據往屆申請情況來看,80%以上的錄取者都有2年以上工作經歷。如果你是應屆生,建議在實習經歷或項目成果上多下功夫,比如參與過企業咨詢項目或創業實踐,都能加分。
三、英語成績:雅思托福都能用,分數別踩線
2024年語言要求:
雅思總分6.5,單項不低于6.0;
托福網考總分83(寫作21,口語18,閱讀13,聽力12);
PTE學術考試總分58,單項不低于50。
劃重點:
如果英語成績差半分(比如雅思6.0),可以申請配語言班。但注意,商科語言班通常要求雅思總分6.0起配,別等到說一千,道一萬才考試!
四、申請材料清單:別漏了這些“關鍵道具”
1. 成績單:中英文蓋章件,如果學校不給英文版,找公證處翻譯;
2. 個人簡歷:重點突出管理經驗和項目成果,別寫成流水賬;
3. 推薦信:至少1封學術推薦信+1封職場推薦信,找直屬上司比找大老板更管用;
4. 個人陳述(PS):500字以內,說清楚“為什么選麥考瑞”和“你能帶來什么”,避免空話套話;
5. 附加材料(非必需):比如GMAT成績(600分以上有競爭力)、創業證明、行業證書等。
五、時間規劃:避開這三個“坑”
1. 別卡截止日期:2024年第一學期申請11月底截止,第二學期5月底截止,建議提前2個月準備材料;
2. 警惕認證時間:國內學歷要通過VETASSESS或AEI認證,耗時4-8周;
3. 面試準備:部分申請人會收到15分鐘視頻面試邀請,問題多是“職業規劃”和“案例分析”,提前模擬幾次。
學姐提醒一句,麥考瑞MBA每年競爭最激烈的是3月入學批次,如果背景不算特別突出,不妨考慮7月批次申請。準備好材料就抓緊行動,祝你好運!
推薦簡章和相關文章
亞琛工業大學mba聚焦實戰技能,掌握高薪機會!(亞琛工業mba實踐機會與薪資前景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