倫敦政治經濟學院
Th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(LSE)
我是一同事,在倫敦政經帶過3屆MBA學生,見過太多人在同樣的坑里栽跟頭。今天說點大實話,這門課掛科率高的根本原因,其實和學生的背景直接相關。
第一類:死記硬背型選手
上周剛勸退了個國企來的中層領導,他天天追著我要考試重點。倫敦政經的《戰略領導力》課根本不考概念背誦,去年期末考試題是:"假設你是TikTok英國CEO,如何應對即將出臺的數據監管法案"。學生要現場做SWOT分析,還得用課上講的博弈論模型推演結果。建議這類學員提前練案例拆解,推薦看《經濟學人》商業板塊培養思維。
第二類:單打獨斗型學霸
去年有個清華畢業的尖子生,小組作業非要自己包攬所有工作。結果在《全球商業模擬》課栽了跟頭——這門課要求6人小組在虛擬市場里經營企業,系統會實時追蹤每個人的協作數據。教授特別看重"沖突解決貢獻度"這項指標,建議每周至少組織3次線上會議并做好記錄。
第三類:輕視數據工具的人
《商業分析決策》課現在強制要求使用Tableau和Python處理數據,去年有個做市場營銷的學員,因為不會用Pandas庫做數據清洗,導致期末項目延誤。提醒各位:9月開學前務必掌握基礎編程,學校官網有預備課程包,別等開課再學。
“躲坑”訣竅:
1. 提前3個月練英文學術寫作,特別是APA格式的文獻引用
2. 下載歷年校刊《LSE Business Review》培養商業敏感度
3. 注冊學校提供的LinkedIn Learning免費賬號
4. 準備好抗壓零食(圖書館通宵是常態)
說句得罪人的話:倫敦政經的MBA真不是花錢就能混的。去年我們專業32個中國學生,有5個因為核心課掛科被迫延期畢業。但堅持下來的學員,現在都進了頭部咨詢公司或國際組織。
倫敦政治經濟學院MBA學費包含哪些隱藏費用?
一、教材和學習材料費
LSE的MBA課程多多動手和案例分析,許多教材需要單獨購買。比如最新版商科教材、行業報告、數據庫權限等,一年下來可能額外花掉500-1000英鎊。有些課程還會要求學生訂閱專業軟件或在線平臺,這筆費用通常不包含在學費里。
小提議:可以提前聯系學長學姐收二手書,或者關注學校內部的資源共享群。
二、住宿和通勤成本
LSE位于倫敦市中心,附近的住宿價格幾乎是“天花板級別”。學校宿舍雖然相對便宜,但名額有限,大部分學生需要自己租房。如果選擇合租,每月房租加水電費至少1200-2000英鎊;如果想住得離學校近,價格可能更高。
另外,倫敦的公共交通也不便宜。地鐵單程票2.4英鎊起,如果每天通勤,建議辦月卡或年卡,一年交通費大概1000英鎊起步。
三、社交和活動支出
MBA的社交資源是“隱形福利”,但參與這些活動也得花錢。比如行業論壇、校友晚宴、企業參訪等,有些活動需要自費報名或AA制聚餐。舉個例子,參加一次正式的社交晚宴,人均可能攤到50-80英鎊。如果想加入學生社團或興趣小組,部分活動也會收取材料費或場地費。
四、簽證和醫療保險
國際學生需要額外考慮簽證相關費用。目前英國學生簽證申請費約490英鎊,醫療附加費(IHS)每年776英鎊。LSE可能要求學生購買補充醫療保險,尤其是涉及海外交換或實習的項目,每年可能多出200-300英鎊。
五、日常生活開銷
倫敦的生活成本高得“名不虛傳”。簡單吃一頓食堂快餐約8-10英鎊,自己做飯每周食材采購至少50英鎊。如果偶爾想改善伙食或和朋友聚餐,每月餐飲費輕松突破300英鎊。其他雜費比如手機話費、網絡費、洗衣費等,一年最少也要1000英鎊。
六、考試和認證費用
部分選修課或職業資格認證(如CFA、ACCA)可能需要額外考試費。例如,CFA一級報名費早鳥價也要1000美元左右。如果課程涉及國際交換,還可能產生簽證續簽、機票等費用。
七、意想不到的“小錢”
打印和文具:LSE的作業和報告常要求紙質版提交,打印費一學期可能幾十英鎊。
正裝購置:正式場合需要商務著裝,一套像樣的西裝或禮服至少200英鎊。
短期游學:部分課程會組織去其他國家的企業考察,這類項目通常自費,一趟預算500-1000英鎊。
去LSE讀MBA,除了學費,建議至少多準備30%-40%的預算應對上述開銷。提前規劃好資金,比如申請獎學金、兼職打工(每周合法工作20小時),或者選擇成本更低的住宿方案,都能減輕壓力。具體細節也可以直接聯系學校財務辦公室,獲取最新費用清單。
推薦簡章和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