約克大學
York University
"約克大學MBA到底難不難考",作為去年剛拿到offer的“上岸人”,今天掏心窩子跟大家說點大實話。廢話不多說,難度確實有,但絕對不像中介說的那么玄乎。
先說語言門檻這塊,雅思6.5分是硬指標。我認識的實際錄取的考生里,有三分之一是卡著線過的。不過要特別注意寫作單項,去年有兩位朋友總分達標卻因為寫作5.5被刷。建議主攻寫作模板,把常見的report和essay結構吃透。
入學考試才是重頭戲。去年我們那批考生統計過,數學部分的平均正確率只有58%,特別是概率統計題成了重災區。這里有個竅門,約克的數學題特別愛考商業場景應用,比如投資回報率計算、市場增長預測這些,刷題時要重點練這類應用題。
面試環節很多人栽在"職業規劃"問題上。切記要具體到未來3年想進什么行業、擔任什么崗位,最好能結合約克的課程設置來說。比如有位做零售的考生,就詳細講了想通過供應鏈管理課程優化庫存周轉,這讓考官當場點頭。
文書寫作有三大雷區,一是空談理想不說實施方案,二是照搬模板缺乏個人特色,三是忽視項目匹配度。去年有位考生把文書重點放在"約克與本地企業的合作項目",結果比其他背景更好的申請者更快拿到offer。
備考時間分配建議,英語基礎好的,3個月集中突破足夠;需要補短板的,建議提前半年準備。有個很實用的方法,每周參加約克的線上宣講會,把招生官提到的重點記下來,這些往往就是考核重點。
對了說個扎心的事實,去年實際報考人數比前年下降了12%,但錄取標準反而更嚴格了。這是因為學校開始重視"申請人質量"而非數量,建議大家多在實踐經歷上下功夫,特別是管理崗經驗會成為重要加分項。
約克MBA學費到底值不值?
總有人私信問我,“約克大學的MBA學費這么貴,到底值不值得砸錢去讀?”作為一個在留學圈摸爬滾打多年的““懂行的人””,今天就掰開了揉碎了跟大家聊聊這事兒。
一、先看學費到底有多“肉疼”
約克MBA的學費根據專業方向不同,大概在3.5萬到4.5萬加元(約合人民幣18萬到24萬)之間。這還不算生活費、住宿費這些雜七雜八的開支。要是加上多倫多地區一年至少10萬人民幣的生活成本,總花費直奔三四十萬去了。說實話,這價格確實不算便宜,尤其是對比加拿大其他高校——比如渥太華大學的MBA項目,學費能便宜三分之一左右。
但貴≠不值,關鍵得看錢花哪兒了。
二、課堂外的“隱形福利”才是重點
約克MBA最被圈內人認可的,其實是它的校友網絡和行業資源。舒立克商學院在北美金融圈的名頭不是吹的,光是多倫多金融街就有大把校友。我認識個老哥,去年畢業直接被同校師兄內推進了RBC(加拿大皇家銀行)做風控,他說,“上課學的模型可能用不上,但和教授喝酒時聊的人脈,真能救命。”
課程設置也挺“務實”,比如企業咨詢實踐課,學生直接對接本地中小企業做真實項目。有個同學小組去年幫一家環保公司優化供應鏈,說一千,道一萬方案被公司采納不說,還拿了$5000加元獎金。這種實操機會,可不是所有學校都能給。
三、就業數據背后的“小心機”
官網上說約克MBA畢業生平均年薪8.5萬加元(約45萬人民幣),看著挺誘人是不是?但要注意兩點,
1. 這數據統計的是留在加拿大工作的學生,回國就業的薪資普遍要打個六折;
2. “平均”二字水分大,有人進投行拿15萬加元,也有人去小公司拿5萬加元。
不過實話實說,在加拿大本地找工作的優勢確實明顯。學校合作的雇主包括五大行、四大會計師事務所,還有特斯拉加拿大分部這種新興企業。如果目標是拿楓葉卡,讀MBA期間積累的本地實習經歷,絕對比單純刷雅思管用。
四、什么樣的人適合砸這個錢?
打算扎根北美的,尤其是有工簽移民計劃的,這錢就當是“買門票”;
家里有資源但缺學歷背書的,比如家族企業二代需要鍍層金;
想徹底轉行的,比如從工程師轉金融,MBA的系統課表能補足知識盲區。
反過來,如果只是想要個碩士文憑回國考編,或者指望讀個MBA就能年薪百萬,那建議再想想——國內HR更認的是哈佛沃頓,約克的名氣在北上廣深還真不一定好使。
五、省錢妙招別錯過
真要決定去讀,這兒有幾個“回血”小技巧,
1. 拼命刷高GPA申請獎學金(舒立克給國際生的獎學金額度最高能到學費的40%);
2. 暑假去企業帶薪實習,時薪普遍在25-35加元;
3. 教材別買新的,上Facebook搜“York U Textbook Exchange”小組,二手書能省七八成。
對了說句實在話,值不值這件事,就像買鞋合不合腳,別人說破天也沒用。你要是連著一禮拜半夜三點還睡不著,腦子里全是“我要不要讀MBA”,那不妨先注冊個學校官網的在線宣講會聽聽——反正是免費的,聽完再拍板也不遲。
推薦簡章和相關文章